村民在“春社”奉香日集中在村门楼祈福。
“奉香日”中,新丁们领取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切分的猪肉。
家家户户烹制佳肴,邀请亲朋戚友欢聚宴饮。
“春社”活动期间,乡亲邻里观看舞龙表演。
醒狮队巡游的场景。
社祭秧歌队巡游。
新丁们争相抢炮。
农历二月是一年一度的“高要春社”活动期。从二月初二至月底,高要区17个镇(街道)上千个自然村围绕“春社”庆典开展异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。“春社”活动的开展使岭南的很多文化要素和高超技艺得以演绎和延续,乡村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得以传承和弘扬。
农历二月是一年一度的 “高要春社”活动期。从二月初二至月底,高要区十七个镇(街道)上千个自然村围绕“春社”而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异彩纷呈,包裹蒸、做粉果、蒸糕、整茶果、炸煎堆,劏鸡鹅鸭、自制烧猪、备齐佳肴美食,插彩旗挂横额搭炮架,响锣打鼓舞狮舞龙,祭社巡游放炮抢炮,行村行社食茶果,各村群众之间你来我往促进情谊,亲朋戚友一起聚旧言欢,各镇墟市街市农贸市场产销两旺,国道镇道村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,村村喜闻锣鼓声鞭炮声抢炮声,村村酒堂祠堂村巷屋内尽是摆宴之热闹景象。
据 《肇庆府志》(1588年刻本)记载,“高要春社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目前是西江流域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项目,2013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“高要春社”覆盖面大,活动点分布广泛于全区十七个镇(街道),活动时间从二月初始至二月底止,其活动内容尤为丰富多彩,有社祭、巡游、抢炮、龙狮表演、分猪肉、宴饮、文娱活动等。
在“高要春社”的整个活动中,各镇村的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却各显特色。在河台、新桥等镇的80多条自然村里,其“春社”活动都同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,这一天村村举行传统的社祭和抢炮活动,家家户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,唯有罗仁村的“春社”活动颇具传统而富有特色,不但有社祭、抢炮、宴饮,还有热闹非凡的龙狮、调菩萨饶村巡游、文艺表演等活动,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,他们把村前村后围得水泄不通,欢呼声与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,长枪短炮把每一个精彩而美好的瞬间收于镜头之中。而在同一天举行“春社”活动的金渡镇耕沙社区则是以祭社、巡游、抢炮、宴饮等为主要活动内容,当天村中的添丁人家各自带上三牲神福、花炮篮、大炮竹、香烛等,先是祭大社、坊社,然后饶村巡游、到炮地放炮,再带三牲神福、空炮篮、空炮竹(箱)和香烛回到村中大社、坊社和祠堂进行拜祭,最后返回家中拜祭家神。
在白土、回龙、蚬岗、莲塘、蛟塘、白诸、金利等镇的自然村,其“春社”活动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各自然村主要以祭社、舞狮和放炮为主,家家自备酒席宴请亲朋戚友。
农历二月十三,则是“高要春社”活动的另一个高潮。活道镇、白诸镇各村纷纷举行传统的抢花炮 (添丁炮)活动,而白土镇一带则主要以拜祭洪圣行宫、舞狮、放炮、分猪肉和宴饮为主。“分猪肉”是“春社”活动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,汉代“陈平宰社”的遗风依然在“高要春社”长盛不衰,在白土镇,“分猪肉“这各传统习俗尤为传承得较为完整。
“高要春社”作为西江流域极具代表性的省级非遗民俗项目,其独具一帜的传统活动风格已经在省内外乃至全国享有盛名,区非遗保护中心在近年来一直在该项目的保护、传承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目前,正在全力以赴地做好该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各项准备工作。(高要新闻中心 资料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)